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李世民的儿子叫什么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唐朝李世民有几个儿子?(唐朝李世民有几个儿子和女儿)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唐朝李世民有14个儿子,分别是: 1、太子李承乾 母长孙皇后,贞观十七年谋反按律应赐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唐太宗即位,立为太子,时年八岁,聪明可爱。但是年长后,由于有腿疾,稍微**于行,对父亲阳奉*违、对师长劝勉不耐,甚至曾派遣**刺杀自己的老师。同母弟弟李泰素有夺长之念,兄弟交恶。 2、楚王李宽 母不详,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李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生母不详,史**载为后宫生宽。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将李宽过继给了唐太宗的五弟李智云为嗣。李宽早薨,贞观初追封为楚王。 3、吴王李恪 妃杨氏,母隋炀帝女杨妃。李恪(619-653年),唐朝宗室,祖籍陇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排行第三。升元三年(939年),南唐烈祖李昪追谥李恪为孝静皇帝,庙号定宗。 4、魏王李泰 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生母文德皇后长孙氏。 史载宠冠诸王,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 5、齐王李佑 妃韦氏,母*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643年(贞观十七年)举兵谋反于齐州,四月六日被唐太宗废为庶人,赐死于长安太极宫内省。同年以国公之礼葬于长安,今墓志已出土。 6、蜀王李愔 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初封梁王,授襄州刺史。广制封建时,改封蜀王,转益州都督。贞观十三年(639年),赐实封八百户,授岐州刺史。李愔时常无故殴打官员,打猎不知收敛,多次非法,在太宗朝与高宗朝数度被贬官作为惩罚。 永徽四年(653年),因吴王李恪同母弟之故而被连坐,废为庶人,流放巴州;不久之后又被改封涪陵王。乾封二年(667年),死于流放地。 7、蒋王李恽 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李恽生年不详,根据异母弟第八子李贞生于贞观元年(627),异母兄第四子李泰生于武德三年(620)推测,李恽应该生于621——626年之间。 8、越王李贞 母燕德妃。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官至太子太傅,被先后封为汉王、原王、越王。武则天当政时,李贞因起兵失败而饮毒自尽。开元五年(716年),唐玄宗将李贞、李冲重新改葬,追谥号为敬。 9、唐高宗李治 母长孙皇后。唐朝第三位皇帝,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 10、纪王李慎 母韦贵妃,妃陆氏。垂拱四年(689年),越王李贞起兵**武则天政权,李慎受牵连下狱,后被流放领表,又说巴州,途中逝世。享年61岁。 11、江殇王李嚣 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生年不详,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子,燕德妃所生。631年,李嚣进封江王,632年去世,谥号殇。李嚣无后嗣,死后封国江国被废除。 12、代王李简 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国除。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子,生母不详,史**载后宫生简。李简封代王后同年薨,无子女。 13、赵王李福 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贞观十三年(639年)进封赵王,累加秦州都督、右卫大将军、梁州都督等职。咸亨元年(670年)去世,赠司空、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14、曹王李明 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玄武门之变后,巢刺王妃居于宫内抚养李元吉庶女归仁县主。归仁县主生母去世,太宗亲写诏令安慰县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李世民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都是长孙(音掌孙)皇后所生。长孙皇后是正宫,为人又极贤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对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皇帝,当然要从她的儿子当中选。承乾是嫡子,又是长子,无论“立子以嫡”,还是“立嫡以长”,他都天经地义地是太子。可惜这位太子,形象不佳(有足疾),表现也不好(瞎胡闹),后来索性在汉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动下谋反,事败被废为庶人,再也做不成皇帝梦了。
李世民比较看好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小一岁,相貌英俊,聪明好学,端肃多才,在太宗看来,是一定能成为一个有道明君的。
然而朝中的重臣却都很反对,尤以长孙无忌(已故长孙皇后之兄)和褚遂良(谏议大夫)反对最为激烈。他们主张立皇九子晋王李治。李治时年二十二岁,虽不失为一个良善青年,却是有名的糯米团子,一点用都没有。但长孙无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正是他的温厚文弱、一无所长。如果是李泰**,一朝天子一朝臣,没准会把他们开了涮。如果是李治呢?就好控制得多了。长孙无忌可以继续维持外戚权威,褚遂良、李世他们也可以继续保持元老地位,君臣共治,天下太平。
这算盘打得并不错,只是没把武则天算进去。他们当然想不到,李治身边会出现一个蛇一样的女人武则天。他们当然也想不到,李治虽然好控制,却不是控制在他们手里,而是控制在老婆手里。结果,他们把李治扶上了台,李治却在老婆的指使下把他们整了下去。
李泰这边也屡犯错误。首先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身边呢?据说又是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这就不但让朝中的老臣看不起,也让他们不放心。更重要的是,他对继位一事表现得太猴急。
李泰还犯了一个自作聪明的错误。他跑去对李治说:你平时和李元昌关系最好,现在他被砍了头,你就不害怕吗?李泰的意思,是要警告李治:别和我争,没好果子吃的。没想到反而提醒了李世民:立李泰,承乾和李治都会有危险。只有立李治,才能保证三个儿子都平安无事。
李泰当时就被打发到均县(今湖北省均县)去了。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来又继承皇位,这就是高宗。历史证明,由于君臣两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们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大唐王朝差一点丢了江山,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则丢了性命。
懦弱**的李治捡了只皮夹子,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李世民有14个儿子。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础,可是非嫡长子立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长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而结果呢,这些天潢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这等于被开除出李家户籍——尔后又被流放。
第13子李福虽得善终,却平庸**;第9子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后来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杀戮,不能不说是高宗的昏聩所致。这样一算,李世民这14个儿子,竟是不肖子居多。
《旧唐书》的作者谈及太宗诸子,感叹道:“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李世民的继承者,只有这14个“候选人”,封建**制度的腐朽,也就于此可见了。
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
承乾秉性聪明,8岁即封为皇太子。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深嫉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第4子李泰也确有野心,心怀夺嫡之计。
于是双方各树朋*,想下毒手。后来,承乾甚至想谋老子的反,被人告密,下狱后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李泰也被“幽闭”起来,35岁就死了。
唐太宗有鉴于此,曾下了一道诏书:“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新唐书·太宗诸子》)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纸空文。
第3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妃所生。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第5子李 ,先封楚王。他整天与小**鬼混,尤其爱好打猎。长史屡谏不听。太宗怪长史辅导无方,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李派刺客杀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李 事败亦被杀。
第6子李 是个浪荡公子,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第7子李恽,**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肃宗上元元年**。第8子越王李贞,“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第10子纪王李慎,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的胆小鬼。李贞劝其反武,他不肯“同谋”——可武则天还是杀了他。
第14子曹王李明,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这显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认可的。
第2、11、12子皆“早夭”。
总计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于非命”!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李世民之过?是保傅失教之错?都不全是。太宗即位之初,曾在宫中亲自盘马弯弓教育诸子,颇有不忘传统的味儿。可见是重视教育子女的。他还亲自为太子择饱学如于志宁、孔颖达等人为师,但一切措施都无济于事。他为此深感苦恼。 在颁布杀李 诏时,他承认自己没有管好儿子,“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甚,知复何云”,禁不住“为之洒泣”,算是尝到了这些苦果的味道。
在一起的,现在虽然没演到,但是肯定会在一起。因为历史上有这个公主,正如电视中演的,她是晋王的女儿,晋王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杨广。除了“如意”这个名字可能杜撰之外,史**载:她是隋炀帝的女儿,李世民登基后册封为杨妃,美丽非常,伶俐可爱。非常受到李世民的宠爱,她的儿子就是吴王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在历史描写中,这个皇子非常出色,文治武功与李世民很像,李世民也想立他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誓死反对。
至于杨妃,她的美丽我感觉是能想象的,因为历史上是李渊反隋后,李世民才娶到她的。隋炀帝的女儿,李世民却那么着迷更是宠为爱妃,我想不用多描述就能想象她的可爱。这大概也是现在很多影视作品要着力想象和描写他们俩爱情故事的原因。
另外,吴王李恪也是我最喜爱的一位皇子,如果他真的登基了,一定没有武则天的;他身上留有两朝皇帝的血脉,血统高贵无人能及。可惜后来房遗爱谋反案,他还是长孙无忌诬陷合伙谋反,赐死了。我觉得长孙无忌对他的嫉妒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是史实,所以他们肯定是会在一起,希望采纳我的答案。如果电视不演他们在一起,我还您双倍金币!
唐太宗李世民有14个儿子。其中唐高宗李治母亲是长孙皇后、李世民最为溺爱。 一、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 恒山王李承乾:母亲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极为宠爱和最为器重的儿子。 楚王李宽: 生母后宫某氏,武德年间过继给唐高祖李渊之子李智云为后,被封为从一品的嗣楚王,早夭,贞观初年唐太宗追封李宽为正一品的楚王,因为无后,国除。 郁林王李恪: 生母杨妃,是唐太宗14个儿子中待遇最差的一个。 濮王李泰: 母亲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最为宠爱的儿子,各种得宠事迹在史书上比比皆是。 庶人李祐: 生母*妃。李祐十分喜欢和一群小人厮混,还经常**无度。由于李祐的表现十分不好,唐太宗认为是齐王长史薛大鼎教导无方,于是将权万纪任命为新的齐王长史。 蜀王李愔: 生母杨妃,是唐太宗14个儿子中唯一被骂作**不如的。 蒋王李恽: 生母王氏,贞观10年改封蒋王,封为安州都督,赐实封800户。李恽离开安州的时候器物服饰装了四百辆车,当地百姓不堪他的**,李恽因此被**,但唐太宗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错,因此赦免了他。 越王李贞: 生母燕德妃,是唐太宗比较有才干的皇子之一。 唐高宗李治: 母亲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最为溺爱的儿子。 纪王李慎: 生母韦贵妃,是唐太宗比较有才华的皇子之一。 江王李嚣: 生母燕德妃,贞观五年被封为江王,贞观六年逝世。 代王李简: 生母后宫某氏,贞观五年被封为代王,同年逝世。 赵王李福: 生母杨贵妃,贞观13年封为赵王,随后被唐太宗过继给隐太子李建成为嗣。 曹王李明: 生母巢刺王妃杨氏,贞观21年封为曹王后被过继给巢刺王李元吉为嗣。
唐太宗李世民有多少个儿子女儿?他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怎么样?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都是长孙(音掌孙)皇后所生。长孙皇后是正宫,为人又极贤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对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皇帝,当然要从她的儿子当中选。承乾是嫡子,又是长子,无论“立子以嫡”,还是“立嫡以长”,他都天经地义地是太子。可惜这位太子,形象不佳(有足疾),表现也不好(瞎胡闹),后来索性在汉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动下谋反,事败被废为庶人,再也做不成皇帝梦了。
李世民比较看好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小一岁,相貌英俊,聪明好学,端肃多才,在太宗看来,是一定能成为一个有道明君的。
然而朝中的重臣却都很反对,尤以长孙无忌(已故长孙皇后之兄)和褚遂良(谏议大夫)反对最为激烈。他们主张立皇九子晋王李治。李治时年二十二岁,虽不失为一个良善青年,却是有名的糯米团子,一点用都没有。但长孙无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正是他的温厚文弱、一无所长。如果是李泰**,一朝天子一朝臣,没准会把他们开了涮。如果是李治呢?就好控制得多了。长孙无忌可以继续维持外戚权威,褚遂良、李世他们也可以继续保持元老地位,君臣共治,天下太平。
这算盘打得并不错,只是没把武则天算进去。他们当然想不到,李治身边会出现一个蛇一样的女人武则天。他们当然也想不到,李治虽然好控制,却不是控制在他们手里,而是控制在老婆手里。结果,他们把李治扶上了台,李治却在老婆的指使下把他们整了下去。
李泰这边也屡犯错误。首先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身边呢?据说又是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这就不但让朝中的老臣看不起,也让他们不放心。更重要的是,他对继位一事表现得太猴急。
李泰还犯了一个自作聪明的错误。他跑去对李治说:你平时和李元昌关系最好,现在他被砍了头,你就不害怕吗?李泰的意思,是要警告李治:别和我争,没好果子吃的。没想到反而提醒了李世民:立李泰,承乾和李治都会有危险。只有立李治,才能保证三个儿子都平安无事。
李泰当时就被打发到均县(今湖北省均县)去了。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来又继承皇位,这就是高宗。历史证明,由于君臣两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们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大唐王朝差一点丢了江山,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则丢了性命。
懦弱**的李治捡了只皮夹子,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李治继位为高宗
唐太宗李世民有多少个儿子女儿?他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怎么样?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唐朝李世民有几个儿子?”
上一篇
橄榄油主要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下一篇
maya蒙皮后加骨骼````